亞歷山大鸚鵡

亞歷山大鸚鵡

亞歷山大鸚鵡(學名:Psittacula eupatria)是亞洲最大的長尾鸚鵡,共有5種亞種,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56~62釐,體重198 ~ 258克。分布地區十分廣闊,橫跨數個國家,野生鳥棲息于海拔900米以下各種幹燥與潮濕的地方,包括森林、農作物區、紅樹林、椰子園等地。外表有點類似環頸鸚鵡,但是體型明顯大的多,且翅膀上有明顯紅斑,有不錯的學話能力,天性溫和,人工飼養可訓練學會一些技巧,出現許多顏色的變種。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斯裏蘭卡、緬甸、泰國、柬捕寨、越南等國。

 

  • 中文學名 亞歷山大鸚鵡
  • 拉丁學名 Psittaculaeupatria
  • 別稱 阿歷山大鸚鵡
  • 界 動物界
  • 門 脊索動物門
  • 綱 鳥綱
  • 目 鸚形目
  • 科 鸚鵡科
  • 種 5種
  • 族 環頸鸚鵡族
  • 命名時間 Linnaeus,1766
  • 英文名稱 AlexandrineParakeet

外形特征

亞歷山大鸚鵡體長58釐米,體重260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臉頰和頸部為灰藍色,雄鳥頸部會長出一條灰藍色的細窄條狀羽毛,沿著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頸部有著一條很寬的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很寬的粉紅色環狀羽毛;腹部黃綠色,外側翅膀覆羽帶有一塊紫紅色的羽毛;尾巴羽毛中間上方為綠底外加藍綠色,尖端黃色;尾巴內側黃色;鳥喙紅色,尖端黃色;虹膜黃白色。雌鳥的頸部沒有黑色的和粉紅色的環狀羽毛,鳥體色較為黯淡,中間尾羽平均長度較雄鳥短。幼鳥外型和雌鳥相當神似,外側翅膀沒有紫紅色的羽毛,要到至少18個月大才會開始發展為成鳥的羽色,完全變成成鳥的羽色至少需要32到36個月。48個月性成熟。

 

分布範圍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高棉、印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斯裏蘭卡、泰國、越南。

引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卡達、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棲息環境

大部分棲息于海拔900米以下各種幹燥與潮濕的地方,包括森林、農作物區、紅樹林、椰子園等地,偶爾也在都市郊區、公園、花園活動,通常是集小群活動,在食物充足時或在棲息處休息時會大批聚集。

 

生活習性

天然食物包含了野外與農田的種子、花、花樹的嫩芽、花蜜、水果、谷類及蔬菜,覓食時間主要在早上與傍晚,在許多地區亞歷山大鸚鵡的主要食物是農作物,造成農民很嚴重的損失。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約在11-4月間;購買人工繁殖成鳥來繁殖的話,難度不高,提供堅固的巢箱,巢箱位置越高越好,且深度宜深一些,亞歷山大鸚鵡是很盡職的父母,一窩雛鳥誕生後通常會受到父母完善的照顧,繁殖期間須提供親鳥充足的食物,通常在2月時進入繁殖期,一窩產3-4枚卵,約28天後孵化,7至8星期後羽毛長成,手養的亞歷山大鸚鵡幼鳥可成為很不錯的寵物,它們個性溫和,體型大,手養鳥安靜又聰明,愛與主人玩耍,說話能力在亞洲長尾鸚鵡算是較好的。人工繁殖鳥在適應新環境及飼主上不用花太多時間,適應環境後十分強壯且生命力強韌,在鳥舍中是蠻活躍的鸚鵡,不宜與其它種類混養,啃咬力強勁,最好能提供數種玩具和新鮮樹枝供其啃咬及玩耍。

文章來源:華人百科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

在〈亞歷山大鸚鵡〉中有 3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