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亞馬遜鸚鵡

摘要
古巴亞馬遜鸚鵡的體長依照不同亞種分別為30到34CM,叫聲粗啞非常吵雜,是繁殖難度最高的亞馬遜鸚鵡種類之一。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等一些原因,所以他們的數量已非常稀少,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是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鸚鵡。

古巴亞馬遜鸚鵡檔案


古巴亞馬遜鸚鵡中文名:古巴亞馬遜
英文名:CubanParrot

拉丁學名:Amazonaleucocephala

地理分佈:古巴島的東部以及中部、巴哈馬群島、開曼群島等地

繁殖方式:卵生。古巴亞馬遜是繁殖難度最高的亞馬遜種類之一,他們在野外的繁殖季為3月8月,人工繁殖的時間則從4月開始,每次約會產下2到5枚卵,孵化期間26到28天,通常不會每顆都孵化,幼鳥羽毛長成約8週,幼鳥離巢後仍然會跟隨親鳥生活一段時間。

體長:依亞種不同約32-34cm(12.5-13.5吋)。

食性:食物方面,古巴亞馬遜主要以種子、水果、漿果、堅果、花朵、松果、葉子以及植物嫩芽為主。偶爾也會到農耕區覓食穀類、以及到庭院或是果園中尋找水果等。

古巴亞馬遜鸚鵡概況
古巴亞馬遜鸚鵡其亞種除了古巴亞馬遜(Amazonal.leucocephala)外還有西古巴亞馬遜(Amazonel.palmarum)、開曼島亞馬遜(Amazonal.caymanensis)、開曼巴克島亞馬遜(Amazonel.hesterna)、巴哈馬群島亞馬遜(Amazonal. bahamensis),主要差異在於頭部、腹部的毛色的不同;棲息在松樹林、乾燥的常綠樹林、棕櫚樹林等各種林地,偶爾出現在農業​​耕作區,覓食時通常都是小群聚集活動,但食物充沛食也有大批聚集的情形,食物包括水果、嫩芽、松子、漿果、種子、核果等,偶爾會在農作物田內覓食;繁殖期始於3-8月,築巢在樹洞中,也使用啄木鳥的巢穴及白蟻窩,因棲息地破壞、盜捕作為寵物買賣和引入外來的小型掠食者,所以他們的數量已非常稀少,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是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鸚鵡。

古巴亞馬遜鸚鵡習性

古巴亞馬遜主要分佈於山區的森林中以及低緯度的林區,尤其喜好針葉植物,偶爾也會到農耕區或是果園覓食。在繁殖季節古巴亞馬遜通常都是成對行動,偶爾會聚集30只左右的群體,在比較偏遠難接近的地區並不會特別膽小,但是在常被獵食或是捕捉的地區就會變的相當謹慎小心。叫聲粗啞非常吵雜,尤其是在飛行的時候,但是覓食的時候則相當安靜。

古巴亞馬遜鸚鵡體型

依照不同亞種分別為30到34CM。鳥體為綠色,每片羽毛外均有黑邊;前額、頭頂、眼睛周圍的區域為白色;臉頰、喉嚨、胸部均為粉紅色;耳朵附近的覆羽為深黑色;下腹部有暗紅色的羽毛分佈;主要飛行羽和翅膀的邊緣為藍色;尾巴內部的羽毛為黃綠色;鳥喙為臘白色,虹膜為紅棕色。

古巴亞馬遜鸚鵡飼養

國內外數量都算少,且價位年年上漲,主因也是身為一級保育的關係,長相相當特別出眾且美麗,成對飼養繁殖與寵物鳥並不多見,古巴亞馬遜生性較一些大型亞馬遜害羞,比較容易有緊迫與驚慌的狀況,也與人較不親近,但人工繁殖鳥則不太會有這些問題,提供完善的飲食與環境是成功飼養的不二法門。
古巴亞馬遜是瀕臨絕種的亞馬遜鸚鵡,與它血緣相近亞種約有4種,都是一級保育的種類,原生種已不多見,其它亞種再人工飼養數目上更是稀少,在1988所做的數量調查,所有亞種加起來只有5000只上下,現今的數量比當初更為稀少,藉由人工繁殖與棲息地保護、防止盜捕是保育團體正在做的複育工作。

古巴亞馬遜鸚鵡繁殖

鸚鵡繁殖業中僅有少數的數量,母鳥2歲後才會繁殖,公鳥則須3年, 但還是宜等至成熟點繁殖較理想,巢箱寬度至少等於牠們身體的長度,深度至少體長的3倍高,4、5倍高也許更好,入口最好比身體厚度窄一些,繁殖期對飼主可能有攻擊性,繁殖期間最好將不必要的干擾降自最低,因為親鳥領域性強且對於飼主檢查巢箱很敏感,一窩通常生2-3顆蛋,孵化期約28天,幼鳥約在8-10週時羽毛長成。

文章來至於:鳥類網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