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環境中,完美的羽毛狀態對任何鳥類的生存都至關重要。除了飛行,羽毛能隔離空氣並控制溫度、防水並提供保護,同時被用於偽裝,保持羽毛處於良好狀態是鳥類的的直覺行為,而淋浴會促進他們梳理打扮。
鸚鵡羽毛狀態不良可能由營養不良和疾病引起,但它通常是缺少洗浴機會而造成的衛生條件差所引起的。多數野生鸚鵡經常洗澡,許多鳥兒來自高濕度的雨林地區。翔帥小編在哥斯大黎加參加的一次鳥類觀察旅行中的一大亮點就是觀察一小組亞馬遜在小瀑布水池裡洗澡
如果你的鸚鵡有點害怕,就慢慢地、溫柔地讓他接受「洗澡時間」的模式,鸚鵡太小的話,建議將洗澡時間縮短,頻率減小,因為有的鸚鵡不會及時梳理羽毛導致感冒,加濕、噴霧、沐浴以及偶爾的「浸泡」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個環節,而置於鸚鵡洗澡的頻率建議是時間要適量,不宜太長,不要把鸚鵡噴得太濕,這樣不容易乾導致感冒生病,它們能保持我們鸚鵡的健康狀態。
洗澡通常是野生鸚鵡日常規律的一部分。鸚鵡在大雨天、小瀑布、溪流或池塘里洗澡或沐浴,或是在樹冠枝葉間形成的水池裡洗澡。
鸚鵡「環境性」會拔羽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常洗澡。鸚鵡皮膚的濕度和水分對良好肌膚和羽毛狀態都至關重要。
寵物商店都能買得到「鳥兒魚缸」給鸚鵡洗澡。要確保保持低水位,並確保鳥兒能在需要的時候爬出來。
多數鸚鵡是非常熱愛與主人一同洗澡。但是翔帥小編要說的是,如果你的浴室中含有那麼多化學品,受熱蒸發時,它們可能造成對鳥兒潛在的毒害。同時,灑出來的水很可能未經純化,包含氯、氨、苯,等等。
如果你的鸚鵡似乎對被噴水感到恐懼,那就買一隻小號噴壺,從他的頭頂輕輕地噴水。一旦他對此感到習慣了,再慢慢用更大的瓶子噴,所有鳥類都需要淋浴或沐浴。任由你的鳥兒保持恐懼最終可能對他的羽毛狀態和健康造成傷害,每天給鸚鵡噴霧對他們的羽毛和呼吸系統很有幫助。
焦點補充:給生病的鸚鵡洗澡
鸚鵡的殘損羽毛過多時,則不宜一次全部拔除,每次只能拔除1-3枚,以後再次拔除之前應視鸚鵡有無不適表現來定。若第1次操作後,鸚鵡精神、活動、採食及消化均正常,可隔3-5日後進行第2次拔羽,否則需延長其兩次拔羽的間隔時間。鸚鵡在拔除陳羽期間,需特別注意供給營養豐富而易於消化適口的飼料,礦物質飼料、綠色、紅色及黃色飼料供給也很重要。
更應防止強風和受寒。
清洗後的鸚鵡,及時放回籠中,宜置放在向陽無風的室內,有利體羽迅速乾燥;也可在洗浴後速用脫脂棉或乾的軟布適當地擦吸濕羽利速乾。若鸚鵡體羽污染嚴重,不宜一次清洗時間過長,可以隔1-5天后,視鸚鵡體力恢復情況,再進行第二次清洗。鸚鵡的尾羽或飛羽折斷或殘缺時,可依鳥的體質強弱情況加以修整。當主要觀賞的飾羽折損時,在鳥體健康無病的情況下,可採取人工強迫換羽的方法,促使新羽早日再生。其方法是捕捉後觀察其羽基有無傷損,確定羽基部正常,再行拔除已折斷的陳羽。拔羽時左手適度握住鸚鵡,並用食指與拇指壓按住要拔掉的羽毛基部的上下皮膚,然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緊已傷殘羽毛的羽幹,用力猛向羽基垂直方向拔除。在拔除殘羽時不宜向上下左右搖晃以防傷及羽毛基部組織而引起炎症如鸚鵡的殘損羽毛過多時,則不宜一次全部拔除,每次只能拔除1-3枚,以後再次拔除之前應視鸚鵡有無不適表現來定。
若第1次操作後,鸚鵡精神、活動、採食及消化均正常,可隔3-5日後進行第2次拔羽,否則需延長其兩次拔羽的間隔時間。鸚鵡在拔除陳羽期間,需特別注意供給營養豐富而易於消化適口的飼料,礦物質飼料、綠色、紅色及黃色飼料供給也很重要。更應防止強風和受寒。
健康的鸚鵡,可在4-5 週後生齊新羽,滿足觀賞的需求。鸚鵡所折損的羽毛,若非重要觀賞部位的羽毛,或只折損1-2 枚,不甚影響觀賞時,則可由損傷羽毛的羽基處剪斷,待換羽期時自行脫換殘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