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彩虹吸蜜鸚鵡
英文名: Rainbow Lorikeet
整體概述:
彩虹吸蜜鸚鵡有著龐大的家族,身背這美麗彩衣的鳥兒約有21個種類,在此作一統合的介紹,這些種類中有大家熟悉的史望森吸蜜鸚鵡(澳洲彩虹)、紅領吸蜜鸚鵡(鹿頂客)、綠頸吸蜜鸚鵡(青海)等等,彩虹吸蜜鸚鵡也是台灣國內最常見的吸蜜鸚鵡,人工繁殖鳥乖巧活潑,顏色繽紛,所以相當受人喜愛。
地理分佈:
棲息地廣部於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澳洲與其外圍的眾多島嶼上。
飼養摘要:
由於吸蜜鸚鵡腸道薄弱屬於嗜果性鳥類所以飼養時應以蔬果類食物以及吸蜜鸚鵡專用粉狀飼料餵食飼養,野生鳥剛飼養時死亡率高,人工繁殖鳥一旦適應環境即相當健壯與活躍,當成寵物鳥事不錯的選擇,通常不太吵鬧,且顏色繽紛,相當討人愛,成鳥弱混養時不同種類間有可能會有攻擊性的行為,可以給予定期沐浴,照顧上與飼養上各亞種之間大多相同。
繁殖:
對於人工繁殖的彩虹吸蜜鸚鵡來說,一旦開始繁殖,即十分多產且穩定的持續繁殖,但不宜一直讓他們處於繁殖狀態,這對日後繁殖質量與幼鳥親鳥健康會有很大的不良影響,一般而言,公鳥約在18-20月大時成熟,母鳥則需兩年牠們是多產且全年皆可繁殖種類,當然也有可能很早即開始繁殖,但還是建議在完全性成熟後始給予繁殖機會比較理想,一窩約產2顆蛋,孵化期23-26天,7-8個星期羽毛長成,不宜太晚將幼鳥移出,如果親鳥又開始準備繁殖下一窩時幼鳥如尚未離巢可能會遭親鳥攻擊
習性:
大多數的彩虹吸蜜鸚鵡在當地都算是很常見的鸚鵡,棲息地涵蓋了於低地的森林、草原、紅樹林、沼澤區、灌木叢、小鎮、公園、農作區等地,喜歡在樹冠層間活動,大多無大規模的遷徙行為,各地族群數量的多寡取決於食物是否充足、花樹是否茂盛,有無足夠的花蜜等因素,有時也會飛越穿梭在各島嶼間活動或覓食,通常成對或一小群活動,偶爾也會大批聚集,常見與其它種類的吸蜜鸚鵡一起活動通常成對或成群活動,常和其它吸蜜鸚鵡或無花果鸚鵡等結群出現,棲息的樹上常聚集數百隻,群體活動時會發出吵雜的叫聲。
形體特徵:
體長24-28cm(10 -12吋)。
食性:
天然食物有水果、花蜜、花、種子、昆蟲等。
文章來至於:鳥類網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