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拜鸚鵡(學名:Psittacula derbiana)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是該屬的長尾鸚鵡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之一,性別可由外表輕易地分辨,雄鳥的上喙部為紅色,雌鳥為黑色,由於它們分布不廣,加上人為盜捕,野外數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主要棲息地是乾燥及半乾燥的地區,熱帶的低緯度森林地帶,充滿棘叢和樹木的平原、以及松木山林區。主要的食物為種子、漿果、水果、堅果、昆蟲以及其幼蟲等,通常成對活動,繁殖期聚小群,分布於印度阿薩姆省的東北部、西藏東南部、中國的四川西部及雲南東北部。
-
中文學名 德拜鸚鵡
-
拉丁學名 Psittacula derbiana
-
別稱 大紫胸鸚鵡,四川鸚鵡,大達摩鸚鵡
-
界 動物界
-
綱 鳥綱
-
目 鸚形目
-
科 鸚鵡科
-
族 環頸鸚鵡族
-
屬 Psittacula屬
-
命名者及年代 Fraser, 1852
-
英文名稱 Lord Derby’s Parakeet
外形特徵
德拜鸚鵡體長為22~36厘米,體重為85~168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和鳥喙之間有一條黑色的羽毛,下巴以及臉頰下方有一條很寬的半圓形黑色羽毛;頭部為淺藍紫色;胸部、腹部、翅膀下方和大腿的部份區域為淺灰藍紫色;尾羽中間為綠底藍色,尾羽外側為綠色並帶有藍色的滾邊;上鳥喙為紅色,尖端黃色,下鳥喙黑色;虹膜淺黃色。雌鳥在耳羽後方有一條狀棕色的羽毛,腹部顏色稍淺,上下鳥喙皆為黑色。幼鳥頭頂和頸部皆為綠色,不管雌雄鳥的上下鳥喙皆為粉紅色,虹膜顏色較深;幼鳥需要2年才能長成和成鳥一般的體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高地地區,在海拔1250~4000米是主要棲息地,主要棲息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丘陵地帶,闊葉林到針葉林區都是它們活動的地區,會隨著季節作垂直的遷徙,以避開嚴寒與尋覓充足的食物來源,有時候會前往農耕區覓食活動。
生活習性
通常數十隻成群活動,在繁殖季會組成至多50隻左右的群體,聚集時十分吵雜,很少成對或單獨活動,會前往靠近城鎮附近的都市區活動;在某些地區有年度遷移的習性,會在不同的高度之間來回移動,遷移的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而定;德拜鸚鵡的叫聲非常粗啞刺耳,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的見。食物包括大麥、玉米、農產水果、種子、嫩芽、漿果等,還會食用一些昆蟲,偶爾也會前往花園或是農耕區覓食穀類作物和水果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阿薩姆省的東北部、中國的西藏東南部、四川西部及雲南東北部。
生長繁殖
在野外的繁殖季為6月中旬,築巢於樹洞內,偏好在白楊木築巢;人工繁殖的德拜鸚鵡約在每年的4月開始繁殖,可以提供30×30×65公分的厚木巢箱。一次會產下2~4枚卵,孵化期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8~9周,人工養育下的幼鳥到了2歲就可以成熟,但是僅會生下無精蛋;野外的德拜鸚鵡通常都需要5歲左右才正式有繁殖能力。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由於該物種分布不廣,加上人為盜捕,分布區域的局部暴雨,野外數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文章來源:華人百科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