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戈芬氏鳳頭鸚鵡
英文名: Goffin’s Cockatoo
整體概述:
戈芬氏鳳頭鸚鵡(小白)是體型最小的巴丹之一,外表十分可愛及討人喜歡,牠們的說話能力在鳳頭鸚鵡中算是較好的,非常愛嬉戲,能容易地學會許多把戲及技巧,是很友善的鸚鵡,現已成為保育類的鸚鵡。
地理分佈:
主要棲息在印度尼西亞南摩鹿加群島的塔寧巴島,鄰近的島嶼如牙德納島、拉瑞島、希拉魯島也有其族群,也曾引進到凱群島上。
飼養摘要:
台灣所見幾全為野生鳥,台產繁殖非常少,但即使野生鳥也可馴服的像人工繁殖鳥般乖巧,人工繁殖幼鳥有著很貼心可愛的個性,加上外表可愛美麗,在國外廣受歡迎,人為飼養的戈芬氏鳳頭鸚鵡成鳥剛飼養時較害羞,通常表現的很沉默,但很快可適應新環境,爾後即非常活潑好動,啃咬力強,可以常常給予沐浴,時常清理消毒鳥舍以免疾病的發生。
繁殖:
許多國外的繁殖者成功的繁殖戈芬氏鳳頭鸚鵡,國內則較少見,難度略高,也因幾乎全是野生鳥的原因;將巢箱安置在陰暗的角落,一窩約產3顆卵,但常有蛋未受精的情形發生,公母輪由孵蛋,孵化期約28-30天,8-10週後羽毛長成,有時對於巢箱的檢查會顯得緊張,勿過度打擾。
習性:
戈芬氏鳳頭鸚鵡雖然在1970年代時就受棲息地破壞與捕捉販賣等環境衝擊,但在1981年時的數量還算普遍,由於牠們分佈的範圍小,所以任何棲息地的流失與盜補行為對整個族群數量的影響很大,在1983至1989年間光是有記錄的出口數量(不包括走私的數量)就有52000只,牠們也會因在當地造成農作物損失而被農民捕捉或射殺,世界上的總數量應該超過20萬隻,而在1992年時戈芬氏鳳頭鸚鵡即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常出現在海岸邊的低地森林內,有時會至農作物區內覓食,尤其愛在玉米田中吃農作物,築巢於樹洞內,一次產2-3顆蛋,公母輪由孵雛,30天后孵化,10週左右後羽毛長成。
形體特徵:
體長32cm(12.6吋)。
食 性:
天然食物包括堅果、種子、漿果、水果等。
文章來至於:鳥類網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