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紋虎皮鸚鵡的飼養管理

斑紋虎皮鸚鵡嗚叫聲雖不悅耳。但羽毛華麗,體形優美,深受人們喜愛,是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熱門貨。其羽毛有淺黃、天藍,深藍、黃,綠;白等色,均隱約呈現黑色斑紋

虎皮鸚鵡屬鸚形目。是鸚鵡科中的小型鸚鵡,又名背黃青鸚哥、石燕;嬌鳳、長尾戀愛鳥、阿蘇兒、彩鳳。頭圓嘴短且硬,一般硬果殼均能啄開。性情暴躁,被捕捉時,會用嘴叮咬啄人。但它也很聰明,通人性,如從幼鳥起就以它愛吃的食物進行訓練,建立感情,它可以逐漸習慣在人們手上或肩上活動,甚至排隊過橋、銜物,打鞦韆等,供人玩賞。

斑紋虎皮鸚鵡對飼料要求並不高,喂飼穀子、小米、大米、玉米均可,盛於容器內。任其啄食。飼料要求新鮮;切忌使用霉壞飼料。夏季增加青飼料。減少油脂性飼料。青菜用清水泡洗半小時,晾乾才喂,以減少農藥為害。利用木質或塑料砂盒,盛裝經篩選消毒的砂粒,可摻少量黏上,熟石灰等任其啄食。可適當添餵魚肝油或鈣磷添加劑,以彌補因陽光照射少、缺乏維生素D而成的缺鈣現象。忌缺水,要充分供應清潔飲水。日常飼養中隨時增加含鈣的飼料,如骨粉、牡蠣粉、蛋殼、石灰渣等,以防部分鳥啄蛋、食蛋癖等。

虎皮鸚鵡羽毛色彩的華麗,有先天遺傳因素,後天性從飼料養分中吸取也屬重要因素。故換羽期要注意保暖,不能受涼,切忌穿堂風;加喂熟雞蛋、黃玉米、甜紅椒、紅糖、胡蘿蔔等帶色素的飼料;要防止日光直射的時間過長,且保持一定的溫度,使各種色素能沉澱在羽毛上;換羽期間。要保持環境安靜,否則會容易受驚或煩躁甚至可能會造成換羽停止或拖延,而且新羽毛也不會整齊。

 

虎皮鸚鵡

拼音:Hǔpí Yīngwǔ (Hupi Yingwu)

英文:Budgerigar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鸚形目 Psittaciformes

  科:鸚鵡科 Psittacidae

  亞科:鸚鵡亞科 Psittacinae

  族:玫瑰鸚鵡族 Platycercini

  屬:虎皮鸚鵡屬 Melopsittacus

  種:虎皮鸚鵡 M. undulatus

補充:

虎皮鸚鵡耐寒性雖較強,但環境溫度不宜低於5℃,故冬季須移入5℃以上的環境飼養,並適當增補脂肪含量較高的葵花籽、麻籽等以補充熱能,巢箱內添加鋸木屑保暖,冬季適當增加光照以延長取食及運動時間。但光照不宜過強,以免引起鳥群煩躁不安。早春移鳥於室外,必須待氣溫穩定於5℃以上,應注意春寒冷凍的突然襲擊。

籠巢應經常打掃清毒,食具、飲水器經常洗刷,保持環境乾燥通風。過於潮濕。會導致生長慢,引起細菌、蟎蟲等滋生。換出清洗的籠具及巢箱應噴洒0.2%-0.4%的敵百蟲或百毒殺以防治羽虱、蟎蟲。必須晾置5日以上,待晾乾無味才能使用。

斑紋虎皮鸚鵡壽命長達10年以上。作為繁殖的種鳥,可在3—5年內酌情去留。四季皆可繁殖,春、秋季為繁殖盛季。擇偶配對是繁殖的關鍵,雌鳥選擇發育正常,體態碩壯、羽毛及肢體完整。眼圓有神者;雄鳥選擇頭大頸粗、嘴夾爪甲完整、羽毛較艷麗者。嚴禁患有肺炎,腸胃炎或其它疾病的雌雄親鳥配對,以免產生遺傳或孵化期感染的現象。切忌近親配對,否則會出現個頭小,反應遲鈍、羽毛殘缺的後代,甚至出現禿鳥,成活率低等。雌鳥產卵1—3枚後開始孵化,每窩產卵4—6枚,孵化期18~19天。孵化過程中不能驚動親鳥,否則易引起親鳥停孵,吃掉或損壞種蛋。幼雛15日齡眼睛可睜開,全身絨羽長得較長,開始整羽。此期間應餵給青菜與小米、熱蛋黃、麵包屑等經粉碎攪拌成糊狀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飼料,但青菜不能喂太多,以免幼鳥腹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