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氏金剛鸚鵡

摘要
李爾氏金剛鸚鵡,又名青藍金剛鸚鵡(Anodorhynchus leari)是巴西的一種鸚鵡,生境局限於非常狹小的範圍。李爾氏鸚鵡得名是以18世紀時自由詩人Edward Lear命名。由於數量稀少,受到巴西政府與華盛頓公約保護。

李爾氏金剛鸚鵡基本信息
李爾氏金剛鸚鵡李爾氏金剛鸚鵡 ( Lears Macaw )


學名:李爾氏金剛鸚鵡

又名:青藍金剛鸚鵡(Anodorhynchusleari)

分類:鳥綱(Aves)、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dae)、金剛鸚鵡屬。

李爾氏金剛鸚鵡概述

金剛鸚鵡家族中共有4種如鑽石般美麗與珍貴的種類——藍紫金剛鸚鵡、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灰藍金剛鸚鵡以及李爾氏金剛鸚鵡。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在野外已絕跡,灰藍金剛鸚鵡基本上已經絕種,而李爾氏是現今的稀有度僅次於斯皮克斯的金剛鸚鵡,其外表與藍紫金剛與灰藍金剛相似,早期常被誤認為是藍紫金剛或是上述兩者的混種,但在1978年時由鳥類學者漢莫特希克將其歸類為獨立種類,且相當稀少,所以受到很多國際間珍禽收集者的注意,讓走私、非法買賣李爾氏金剛鸚鵡的情況發生在如法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由於數量極其稀少,所以受到巴西政府與華盛頓公約保護。

李爾氏金剛鸚鵡外觀形態

他們外表和體型與藍紫金剛最相似,相較之下,李爾氏金剛體型較小些,羽毛較不如藍紫金剛般呈亮藍紫色而是有點澹灰藍帶點藍綠色,其嘴部旁裸面部份也不同,藍紫金剛呈半月長條形,李爾氏金剛裸面面積較大呈水滴狀。

李爾氏金剛鸚鵡分佈

僅生存位於巴西東北部內陸,巴希亞州的一小塊棲息地。

李爾氏金剛鸚鵡生存狀態

李爾氏金剛鸚鵡李爾氏金剛鸚鵡( Lears Macaw )
在7、80年代時因為棲地與主食的流失,加上人為捕獵買賣,李爾氏金剛鸚鵡的數量竟然僅剩70多只瀕臨絕種邊緣,處境極為極為艱難與緊急,更成為許多富有的收藏者覬覦的目標,也因為國際間保育團體努力不懈的保育措施與行動,再加上國際法條和巴西政府的明訂嚴格保護,90年代野外數量上升至100多只,根據報導,時至今日由於保育行動的落實與嚴禁盜捕與買賣的政策,再加上保育團體爭取擴大保護區的範圍,讓李爾氏金剛鸚鵡的數量复育到估計有700多隻的數量。即便數量上升,李爾氏金剛的籠養數量依舊非常稀少。

生存環境

李爾氏金剛鸚鵡的棲息地是乾燥、像沙漠般的沙地地區,該地區無雨林裡的高大茂盛植物,而主要是零散的矮灌木叢,主要食物是利科瑞棕櫚樹(Licuri Palm)的果實為主,其食物來源中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利科瑞棕櫚果實,是相當特別的飲食習慣,但這種高度依賴單種食物的特性也導致李爾氏金剛的生存困難,棲地破壞與利科瑞棕櫚樹的脆弱生長環境造成這種棕櫚果實一直沒有充分的供給李爾氏金剛,所以保護利科瑞棕櫚樹也是李爾氏金剛保育的重要一環;由於棲息地地形的關係,李爾氏金剛鸚鵡主要築巢於岩洞中,繁殖期通常是利科瑞棕櫚樹果實盛產的時期,大約為1-5月較潮濕的季節,它們偶爾也會到玉米田中覓食,活動時通常成群,儘管群體活動數量都相當少。

李爾氏金剛鸚鵡繁殖

李爾氏金剛鸚鵡的繁殖因其籠養數量極低的原因所以很少見,其中著名的成功桉例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也是第一次人為繁殖成功的桉例,由布許花園(Busch Gardens)在1982年繁殖成功,他們的種鳥當時均超過二三十歲,使用的籠捨不大,巢穴入口由水泥造成相當堅固,一次約產下3-4顆蛋,孵化期大概28天左右,幼鳥羽毛長成需3個月,待其斷奶需更久時間。

李爾氏金剛鸚鵡人工飼養

李爾氏金剛鸚鵡的籠養數量相當相當地稀少,且有許多是在特定合法機構與動物園裡,所以其人工圈養的資訊相當有限,但與其表親藍紫金剛相差不遠,強而有力的喙部需要堅固的籠捨與巢箱,飲食上宜提供多一些高能量的堅果與各類穀物、種子,各類蔬果也是日常必備食品,籠舍需寬敞且通風。

文章來至於:鳥類網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