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國王鸚鵡(學名:Alisterus scapularis)是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共有2個亞種。是體型最大的澳洲長尾鸚鵡,也是體型最大的王鸚鵡,雄鳥頭部至胸腹部為紅色,雌鳥為綠色。主要棲息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區森林中,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有遷徙的行為,繁殖期間主要棲息在潮濕濃密的森林、峽谷區森林、開闊的尤佳利樹林、草原林地、河流旁的森林等地區,食物包含了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蔬菜、植物嫩芽、昆蟲幼蟲等,會至果園及農田內覓食,而造成農產品損失。
-
中文學名 澳洲國王鸚鵡
-
拉丁學名 Alisterus scapularis
-
別稱 澳洲王鸚鵡
-
界 動物界
-
門 脊索動物門
-
綱 鳥綱
-
目 鸚形目
-
科 鸚鵡科
-
族 紐澳鸚鵡族
-
命名時間 Lichtenstein, 1818
外形特徵
澳洲國王鸚鵡體長41-43厘米,體重275克,壽命25年。有2個亞種,亞種主要差異在於體型大小,羽色上則幾近相同,它們的個性相當友善,羽色非常鮮艷美麗。成鳥雌雄差別顯著。
雄鳥的頭部,頸部和下體猩紅色。脖頸處或多或少有藍色羽毛。背部和翅膀是深綠色。鳥的翅膀是在扇動時,有細長的銀綠色羽毛清晰可見。腰部和臀部藍色。尾巴是黑色有藍色陰影。上面的下頜骨是深橘紅色,下頜骨較低處是黑色,喙基橙色。虹膜黃色,腿灰色。
雌鳥頭有綠色的頭頂部,胸部較低處和腹部的有亮紅色,不似雄鳥對比分明。翼覆羽銀色標誌欠發達,有時缺席。中央和外尾羽深綠色,泛沉悶的粉紅色。該鳥喙灰色。
雛鳥和雌鳥類似,胸前的紅色較低。鳥喙黃色,虹膜褐色。
生活習性
澳洲國王鸚鵡主要棲息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區森林中,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有遷徙的行為,繁殖期間主要棲息在潮濕濃密的森林、峽谷區森林、開闊的桉樹林、草原林地、河流旁的森林等地區,而繁殖期外會出現在農作物園區、公園、郊外、住家的花園等地區,經常造訪公園與花園讓人類餵食,通常成對或一小群一起活動,但繁殖期外會有許多未成熟的亞成鳥聚集在一塊,數量約50隻或更多,覓食的時候常與玫瑰鸚鵡(Rosella)或甘甘鳳頭鸚鵡(Gang-Gang Cockatoo)等其它鸚鵡聚集在一起,天氣熱時活動力低,到下午時分會恢復活力。食物主要以植物為主,包含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蔬菜、植物嫩芽、昆蟲幼蟲等,會至果園及農田內覓食,而造成農產品損失。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洲東岸沿海地區,包括了從維多利亞、新南威爾斯、昆士蘭到約克角半島的東部地區。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9-2月間,一次約產3-6卵(大多為4枚),孵化期20天,5星期後幼鳥羽毛長成;若要飼養國王鸚鵡須提供足夠的空間供其飛翔及活動,因為它們常會變的體重過重而導致肥胖及懶惰,啃咬力不強,喜愛至地面上活動,飼主需為它們定期驅蟲,以防寄生蟲感染,個性友善,對其他的種類沒有攻擊性,剛引進飼養後很快能適應主人與新環境,適應環境後即變的健壯。
要配對兩隻兼容且協調的成鳥並不容易,最好從小就將它們配對,親鳥在繁殖期間對巢箱檢查可能較為敏感,最好避免時常開翻巢箱,一窩通常產4-5枚蛋,可是偶爾會有6、7枚,孵化期約20天,在幼鳥約4-5星期時羽毛長成,7-8周后會獨立行動。
文章來源:華人百科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