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情況是這樣的,如果你已經擁有屬於您的鳥且陪伴一年左右,它一直都是你的寵兒,從不厭倦擁抱和親吻,然後有一天沒有任何警告,你的鳥寶就會突然開始叮咬並咬人,當人們心愛的寵物表現出這種意想不到的攻擊行為時,大多數飼主都表示震驚和失望,但這種行為究竟應該出乎意料嗎?
大多數鸚鵡不能被視為寵物馴養,除了虎皮鸚鵡和玄鳳鸚鵡之外,大多數的物種它們的祖先都是生存在野外中,今天作為寵物出售的一些鸚鵡有些非繁殖場養殖是在野外生長。這代表的什麼呢?這意味著本能統治著個性,如果鳥主在訓練他們的寵物時記住這一點,這也就能夠讓您的鳥寶跟您可以有更健康的關係,並且可以大幅減少鸚鵡咬人的機會。
這邊需要注意的事,您不應該允許具有攻擊性行為的鳥類坐在你的肩膀上,一隻已經受驚的鸚鵡可能會咬你的臉並造成嚴重的傷害,某些物種,如亞馬遜鸚鵡,應該訓練成坐在你的手或手腕上,而不是在肩上。雖然重新訓練一隻曾經坐在你肩膀上的鸚鵡可能具有挑戰性,但這並非不可能,在能控制鸚鵡咬人的情況下這才有可能發生。
你使用我們這邊所學習到的基礎技能將使你在鸚鵡成熟時如何處理鸚鵡咬人方式且發揮重要作用,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但學習這些跡象的最好方法就是觀察你的鳥並記下特定的反應。例如“當您快速用手指頭移動時,鸚鵡會旋轉。這意味著您已經嚇壞了他,並且本能的反應已經開始了,因此需要先與鸚鵡交談。“要特別注意的是你的小鳥似乎處於恍惚狀態,這是一種天然的保護行為,在野生鸚鵡“輪流”站著發出聲音代表他們感覺到任何危險,他們當時處於高抗反應狀態,因此可以阻擋了所有外來物,在“恍惚”期間突然的運動或威脅的方法可以使他們本能地展現,因此要慢慢控製這鸚鵡的野性本能。
簡單來說鸚鵡買回家時,先要有兩週的適應期,鳥籠放在家中,讓鳥適應聲音和動作。
家中的人走來走去,說話、看電視都會有聲音,甚至打噴嚏,不小心摔到東西之類的,大約兩週之後,籠中鳥會適應這些聲音和動作,逐漸體悟到,這些人對牠是無害的。
適應期過了之後,準備手套,不能太薄,必須有些厚度,手套戴好之後,手伸進去抓鳥,不要扯牠的爪子或翅膀,而是溫柔的把鳥握著, 別握太緊唷,握在手裡面牠還能略略活動,不要太緊,但也別太鬆,以免牠飛走 ,戴厚手套是因為防止牠驚嚇時,奮力咬住你的手指,你會很痛。 另外,厚手套觸感好,讓牠感覺被軟物所包覆,而不是直接用手,在來就是適當的握住之後,另一隻手伸出手指,溫柔的撫摸鳥頭,順著鳥頭撫摸著, 如此持續多次,直到鳥舒服的閉上眼睛(看似快睡著的享受)那樣,每天使用手套,將鳥帶出撫摸,撫摸重複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