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文生亞馬遜鸚鵡

摘要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St.VincentAmazon)應是所有的亞馬遜鸚鵡中羽色最鮮豔、華麗的種類之一,身上的羽毛五彩繽紛,加上體型大,是亞馬遜鸚鵡中最漂亮的種類之一,可惜他們的野外族群數量與人類飼養數量十分稀少,棲息的小島環境十分脆弱,導致聖文生亞馬遜已瀕臨絕種。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檔案資料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中文名:聖文森亞馬遜
英文名:St.VincentParrot

拉丁學名:Amazonaguildingii

地理分佈:聖文森島,加勒比海的小安地列斯群島

食性:聖文森亞馬遜主要食物為種子、漿果、堅果、棕櫚樹的果實、花朵、植物嫩芽等。

繁殖方式:卵生。在野外他們的繁殖期為為3月到7月,人工豢養的聖文森亞馬遜的繁殖期大約在春天開始,野外的聖文森會產下1到2枚卵,人工繁殖的則會產下2到3枚卵。聖文森是繁殖難度非常高的鳥種,生育率也偏低,1顆或是1顆以上未授精的卵是很常見的情形。通常只有母鳥會參與敷蛋育雛,孵化期間為26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9到10週。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整體概述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聖文生亞馬鸚鵡遜棲息在海拔125至1000m的潮濕森林中,但是較喜愛在低海拔的森林中活動,喜​​愛群居,通常成對或20至30只一起活動;他們的數量會如此稀少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問題,由於聖文生島是熱帶地區的小島,島上的棲息地只要受到人為破壞對他們的影響都會非常大,一個暴風或颶風也可能毀掉整個族群,一些專門收集稀有鸚鵡的人也會使當地人偷抓幼鳥或盜捕成鳥作為寵物買賣;1902年時島上大部分主要的棲息地都因火山爆發而毀滅,1984年所做的調查,聖文生亞馬遜的主要棲息地只有16平方公里,族群數量主要在1950年代起嚴重下滑,1970年的數量估計約有數百隻至1000只,1982年時發現數量只剩421只左右,1988年約有440-500只,1994年可能增至800只,而現今的族群數量並無新的調查報告,但可能於500只上下,就像許多島嶼上的亞馬遜鸚鵡,他們的 量、棲息地特別脆弱,除了人為的棲息地破壞與盜捕,天然的災害如暴風、火山爆發更是一大威脅;他們是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一級保育類鸚鵡,保護這些美麗的鸚鵡免於絕種是最重要的鸚鵡保育計劃之一。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體形特徵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40CM。前額、頭頂和眼睛部份為白色帶有些淺淺的黃色,連接頸部後面的橘黃色,臉頰、喉嚨、耳羽以及覆羽附近為藍紫色,脖子部分的羽毛分佈從綠色到橄欖綠,邊緣帶有點黑色;胸部和下腹部為青銅棕色,每片羽毛均有細窄的白邊;尾巴下面的覆羽為黃綠色;肩膀下面、背部下方以及尾巴上方的羽毛色調為青銅棕色到橄欖綠色,尾巴上方的羽毛尖端為綠色;翅膀的主要飛行羽的色調前半部從綠色到青銅棕色,之後連接橘黃棕色,最後為藍紫色;內側的飛行羽為綠色帶有藍紫色的羽尖。尾巴為藍紫色以及橘色的底,然後分佈著從黃色到橘色的色調;鳥喙為臘白色,虹膜為橘紅色。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繁殖方式

由於聖文生亞馬遜的數量在鸚鵡養殖中非常稀少,繁殖成功案例也很少,困難度相當相當高,是最難繁殖成功的鸚鵡之一,所以人工繁殖的資料並不很健全,鳥舍中的聖文生亞馬遜很有攻擊性,需成對分開飼養,需要大的生活空間,約於春天時進入繁殖期,一窩約產2-3顆卵,孵化期26-28天,幼鳥在9- 10個星期大時羽毛長成。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飼養摘要
聖文生亞馬遜是許多亞馬遜喜愛者的夢中之鳥,但是極為珍稀與美麗,國際市場上的買賣也非常難得少見,價位更是相當高,據說其繁殖難度甚至可能是鸚鵡裡最高的,飼養的案例多於國際繁殖中心或是保育中心,罕見於一些國際收藏者,不宜當寵物鳥。

聖文生亞馬遜鸚鵡生活習性
聖文森亞馬遜喜歡棲息於島上潮濕的森林中、以及300米到700米之間的山谷中。也喜歡在一些不甚濃密但是仍有樹木掩蔽的森林中活動。通常都是單獨或是成對行動,偶爾會聚集30只左右的群體,喜歡棲息於高大的樹木頂端,雖然他們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但是因為他們吵雜的叫聲還是很容易被發現。在不被狩獵的區域他們可以在有限的程度內接近觀察,通常只會在進食吵鬧的時候飛起。在清晨和下午會大聲鳴叫,如果有危險的情況或是聽見同伴的警告聲,會馬上全體飛起並發出大叫示警。有時候會在飛行的時候尖聲叫喊,是相當吵雜的鸚鵡。

文章來至於:鳥類網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