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鸚鵡幼鳥飼養新手必看集錦

虎皮鸚鵡嘴勾曲,強而有力,喜歡咬啃木質,故不能用竹籠,要用金屬絲籠。單只玩賞,可按畫眉籠的大小和式樣做籠,但食水罐要結實,底應為鐵片的封閉底。成對繁殖時,宜用較大的箱籠。成群飼養繁殖,則需有大的籠舍,最好用鐵骨架和鉛絲網建造,木質結構的要包上鐵皮。同時要注意空間與鳥數量的關係,一般每立方米不要超過3對鳥。另外,雌雄也要按比例放入,雌鳥數量可稍多些,並安上足夠的橫棲木和巢箱。
虎皮鸚鵡喜歡吃帶殼的種子,平時可餵穀子,黍子,稗子,可根據條件單一餵一種或一定比例(如6:3:1)混合,並經常餵些蔬菜,如大白菜,白菜(油菜),胡蘿蔔絲等,砂粒和紅黏土塊也應經常餵給。育雛期補充雞蛋小米,秋季粒料中要加1/10的蘇子。食,水,菜隔日換1次,換前先把穀殼吹出去,將剩下的菜取出,再添新料。每週清一次籠底,砂粒和粘土罐。
虎皮鸚鵡不喜歡水浴,天熱可噴霧淋浴。為保持羽色光澤,不宜在陽光下直曬。夏季置涼爽處,冬季為了繁殖,需室內保溫10攝氏度。室外過冬時,需有擋風設備,保留巢箱,以備夜間避寒,粒料中應加入1/10的蘇子。
 
成年並發情的母鳥,鼻蠟膜呈現褐色,並且蠟膜不平坦,很皺,有時候甚至會翹起一塊角質層,成年未發情或者剛發情的母鳥,蠟膜的褐色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姜黃色或者白色。
有的母鳥成鳥還沒有繁殖過並且也沒有發情,鼻蠟膜會呈現外圈泛淡淡的藍,但是靠近鼻孔周圍的顏色仍然是白色的顏色。成年並發情的公鳥,鼻蠟膜成很明顯的藍色狀態。這時期是最易分辨的。
成年未發情公鳥的蠟膜顏色呈現藍色,或比較暗淡的藍色。但同樣也很明顯!

幼鳥篇剛出窩的幼年母鳥鼻蠟膜基本都是白色,特別注意鼻孔周圍,有的時候周圍會是淡淡的粉色,但是中間區域要是白色的,就能確定是母鳥

 

一。關於繁殖。
虎皮鸚鵡4個月齡達性成熟,開始發情,交配,可作為種鳥進行繁殖了。虎皮鸚鵡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冬季繁殖鳥的室溫應保持在20℃以上,相對濕度45%〜50%,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但是,受飼料,氣候和疾病等的影響,性成熟有早晚,一般體質弱的會晚。

二。關於巢箱的設計。
巢箱太簡單不太利於鳥兒繁殖。我認為,虎皮鸚鵡的巢箱最好是橫窩,巢箱大小為長25厘米,寬14厘米,高14厘米的一個長方形小木箱,中間有隔板,分為內外兩室,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圓洞,直徑6厘米,外室與內室中隔板上開一個同樣圓洞,直徑4厘米,為鳥出入之門戶。
如果你有條件,也做一個給它。

三,怎樣辨別雌雄?
如果是幼鳥,主要是看嘴基的蠟膜顏色,雌性虎皮鸚鵡的蠟膜為淺藍色,鼻孔周圍呈白色;雄性幼鳥的蠟膜為淺藍綠色。雄幼鳥會發出嘰嘰喳喳的鳴叫,雌幼鳥只能發出喳喳的單聲。在同鳥窩中,雄性幼鳥個體大於雌性的幼鳥,雄性幼鳥拼搶食物的能力也比較強。
如果是成鳥,主要是:
1,雄鳥的鼻樑青藍色,雌鳥的為深肉色或姜黃色。
2,雄鳥的體型相對苗條一些,雌鳥顯得較為短胖。
3,雄鳥的羽毛顏色比雌鳥的毛色更鮮豔美麗。

所以,不用著急,你的雌鳥鼻子已經變成深咖啡色了,應該可以了。但雄鳥,你對照看一看,我估計還沒到性成熟期,再等一等,不要緊。

只要到了性成熟期,母鳥大,公鳥小,也沒有問題。

四,放出籠子養可以嗎?
需要你馴化,在沒有馴化的條件下,最好不要,容易飛走。鳥的智力很低的。

關於馴化,發放有若干,我這裡介紹一,二:
方法一:定期的接觸訓練
這種方法是需要耐心的,如果有配合剪羽會使這個方法變的更容易些。這個方法包括時常與您的虎皮鸚鵡講話,用輕柔的語氣使他們能夠鎮定下來。慢慢地將你的手放進籠內,直到鳥兒定住不亂跑為止。在前面幾次不應該激動地將手伸進去抓他們或移到他們的面前。給他們一些時間去習慣你的手。當他停止害怕的時候,那麼你就可以將你的手指移近到它的腹部,像棲木一般,看看他們會不會站上來。在你的手指輕輕碰觸他的腹部時,記得要說“上來。“當你要讓他們回去籠子及棲木上時,則應該說”下去“。當他在你的手上時,與他持續地保持說話。在你將他第一次拿出籠子時,不應該太急切。這些初期的訓練,應該將訓練的時間盡量短些。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加,你也可以慢慢地將時間給拉長,最後你就可以有一隻相信你的虎皮鸚鵡朋友了!

方法二:讓它們有自己的時間
在它們剛到家裡的那幾天,不要試著用手去碰觸它們。給它們一些時間去習慣新環境跟新家,將籠子放在你常會在的地方。需要對它們付出許多的時間,試著去跟它們說話,且只有在換水或新鮮食物時才將手靠近籠子。盡量鳥兒們能夠了解到你所做的所有事都是為了它們好,並且不是試著要傷害它們的。這種方法,要讓它們願意出來到你身邊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你可以藉由擺在籠外的殼子或鳥點心引誘它們,引誘它們出來。或者是將這些賄賂品放在你的手上,在籠子內或外來引誘他。最後他會覺的相信你,並且成為你的朋友。

方法三:重複地抓和放
將虎皮鸚鵡拿到另一間沒有籠子的房間。在這個方法進行前,最好能將它們先剪羽。重複地抓它跟釋放他,虎皮鸚鵡很快就會了解到你不會傷害它,持續這個訓練約個半到一個小時,然後將它帶回它的籠子,並且與他說話一會兒。

方法四:梅蘭妮的激烈訓練方法
(這個方法一定要很小心地去做,當你手握一隻虎皮時,要確定你的手沒有握得太緊,否則可能會造成鳥兒窒息。而雖然有些虎皮因此方法被馴服了,可是仍有許多的虎皮對這方法沒有好的反應,甚至會變得以後更難以取得它們的信任。)“將一隻剛買來的虎皮用手抓好,要注意它會試著。去咬你的手指如果你沒有開車的話,就一路握著它的身體回家。或者是每次握他握半個小時,第一天最少要五次,不要讓它逃脫。如果有咬人的動作,就將它的嘴給抓住。另外還要記得剪羽…這個方法可以使它們咬人時不會太大力,並且也比較不會想要逃脫。

五,關於飼料。
網上也介紹很多,我的經驗是:
虎皮鸚鵡喜歡吃帶殼的飼料,平時應以穀子,稗子,小米或雞蛋小米為主,每天應餵點青菜,牡蠣粉或骨粉作為常備飼料(也可在籠內放一個整塊的墨魚骨任其啄取)。

綜上所述,我建議你繼續精心飼養,肯定它們會繁殖的,不會讓你的努力付之東流的。
不少鳥友問我小型鸚鵡如何手養,如何教它們學說人類語言。這裡我將我多年飼養小型鸚鵡的經驗寫下來,供朋友們參考
     小型鸚鵡價格低廉,叫聲不太吵人,有比較鮮豔的羽色和優美的體形。而大部分小型鸚鵡科目的鸚鵡都能說話,如虎皮,玄風,小緋等說話能力都挺強。因為鸚鵡科目的鳥聲帶和發生器官是一樣的比較適合發出各種聲音。飼養起來又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因此深受廣大養鳥愛好者喜愛
     有很多人認為虎皮不能說話,這是個誤區,但也情有可原。因為他們飼養虎皮的環境不適合虎皮學習人語。一次養2個以上的鸚鵡,它們本身已經會說虎皮的語言了習慣和同類交流,那它怎麼可能去說人類的語言呢同理:?!人喜歡和人交流,讓他去學獅子的語言,害怕還不夠呢,學獅子的語言談何容易狼孩能發狼嚎的聲音,一嚎就有狼來救狼孩。那是狼孩已經認為自己是狼,而且會狼的一些動作和嚎叫。手養虎皮鸚鵡的飼養環境使虎皮鸚鵡認為它不是鳥而是人,那它肯定能學會一些人類的語言。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而有很多鳥友認為大中型鸚鵡的說話能力強,這實際也是個誤區,為什麼呢?大中型鸚鵡價格一般比較昂貴,人們一般都買一隻,(搞繁殖的例外),不可能買四五只放籠子裡一起養。這樣飼養長大的鸚鵡即便是灰鸚鵡它們說人的語言的能力肯定也不行,這是它們的同類太多,它們在一起交流的時間多,和人類交流的時間短,試想這樣的環境怎麼要求它們說人語呢。而養一隻就不同了,它和人相處的時間多了,自然和人有感情,也願意學習人類語言了。 

       鸚鵡按飼養方式區分又分為散養,籠養,架養
     而由於各種因素人不可能一整天對手養鸚鵡的進行交流和訓練,鸚鵡也需要休息和吃食,這樣手養鸚鵡就需要與架養或籠養相結合。視每人的具體情況而定。我認為籠養比較呆板,不適合隨時撫摸鸚鵡給它們親近感。而架養比較高雅,特別是能說話的鸚鵡。架養鸚鵡在它們表現的好隨時給予撫摸和獎勵。我的手養鸚鵡現在採用的都是架養。
下面具體說說手養鸚鵡具體注意事項:

一。雛鳥的挑選
     雛鳥最好從自己家裡的鸚鵡窩裡去選。要選出殼15天左右的個大的,看著身體健壯,吃的很飽的雛鳥。這樣的鳥食慾好,對以後成長有利。一次手養雛鳥的數量兩三只最好。以備將來挑選。這時別忘了給鳥佩戴腳環。帶腳環的鳥以後身價要高些,還有利於進行登記(方便以後繁殖時注意遺傳因素),我是給2只腳都套腳環,其中一個是帶鼻子的專用腳環,這種腳環便於連接腳鍊,美觀大方,方便拆卸腳鍊。(見附圖1,2 )。而8字環不適合小型鸚鵡使用,原因是8字環的金屬絲較細,容易傷到鸚鵡的腿,而粗金屬絲硬度太大,不好用鉗子夾緊開口,失手可能沒有夾緊8字環,而把鳥腿夾斷了,我的朋友就出現過此類狀況。
 [腳環的套法]:首先,將虎皮某腳的前2趾和後面外側的一趾並在一起(留內側的一個小的腳趾暫時不套) ,將3個趾尖穿近腳環,塗少量潤滑劑(如食用油或洗潔精等)在4個腳趾的匯集處
   2.一隻手捏緊3個腳趾,另一只手將腳環旋轉著通過4個腳趾的匯集處,因此處較難推進,可以停停,推一推,直到通過4個腳趾的匯集處
   3.將腳環盡量推過第4個腳趾,若推不動,這時可以用牙籤將第4個腳趾挑出腳環

二。雛鳥的餵養
   雛鳥選好後即可以開始人工餵養,太小的雛鳥人工來養很難成活,這時的雛鳥只能吃流質食物。剛開始手養的雛鳥可能不開口吃食,人工決不能掰嘴或用小勺硬翹開它們的嘴餵。而要用點專用設備。這時我用的是1毫米的皮試注射器,**超市有賣的0.4元一支。在注射器安針頭的地方套一斷長15毫米左右的自行車氣門芯。這樣可以防止傷及鳥嘴和喉部。容積太大的注射器餵的太快,不容易掌握。用注射器餵食每24小時最好不能少於6次,我是每日2,6,10 14,18,22點每日6次餵養的。有條件的話每天盡量增加餵鳥次數。鳥叫了就餵。而親鳥餵則遠多於6次。等雛鳥大一些後換用塑料小勺進行餵養。並逐漸在食料裡增大小米的比例和逐漸減少餵食的次數但最終也不能少於3次。增大小米的比例為的是延長食料的消化時間。

(注意:注射器盡量不要用容量大的,原因是不好掌握注入的速度和流量)。 
       食料的選用及配製:給幼鳥用的流質的食料粉越細越好,否則很容易堵塞注射器
     1.注射器用食料:(玉米粉,小米粉,黃豆粉,豌豆粉4份混合炒熟,黑芝麻糊粉一份,再加一小包黑芝麻糊粉和適量鈣粉裝入瓶子備用,用時再加點熟雞蛋黃用開水沖,並攪拌均勻,等溫熱的時候(手指觸不覺得燙)給雛鳥餵。這樣弄好一次食物可以給它連續餵一日,每餐餵剩餘食物放冰箱儲存。用時將盛食料的小罐放開水里燙熱,即可吸入註射器進行餵雛。每日沖新食物,千萬注意叟味或食物變質切不可餵給雛鳥吃!(也可以用專用的鸚鵡營養米粉,如果用兒童蔬菜營養米粉也可以)
     2.小​​勺用食料:以上食料加小米泡開水,攪拌均勻,等溫熱的時候給雛鳥餵
不要自配食料也可以用專用的鸚鵡營養米粉,或嬰兒米粉也可以
三。幼鳥的調教及上架
     等它們會自己吃食後(約30天),留反應快,特別親人的公鳥進行調教。這時留的數量一隻最好,但最好不要超過2只,多了對教它們學語不利。所留的雛鳥要遠離家裡的其他同種類的鳥,以防它們學習了鳥的語言。人工養大的雛鳥與人感情非常好,對人很親,沒有任何畏懼感,將人作為母親那樣容易親近,比較容易馴化,也比較容易教它們說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