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面罩&黑頰愛情鳥
英文名: Masked & Black-cheeked Lovebird
整體概述:
面罩愛情鳥與黑頰愛情鳥(均稱黑頭牡丹)外表十分類似,常讓人以為是同一種類,黑頰愛情鳥(右下圖)的喉部為橘色胸前為綠色,而面罩愛情鳥(右上圖)的胸部則是一片鮮黃色,這是二者主要的差異,在野外黑頰愛情鳥的數量很稀少,約只剩1萬隻左右,再加上一般籠養的愛情鳥大多互相雜交,所以人為飼養的純種黑頰愛情鳥已經相當少,相較之下面罩愛情鳥(左上)的數量則是多了許多,這2種愛情鳥或是2種雜交種有許多顏色的變種,也是台灣最普遍的小型鸚鵡之一,價格便宜,是入門者不錯的選擇,但也有些稀少的變種價格依然不低,手養鳥好動活潑,惹人喜愛,也會調皮不聽話或是常常性情不穩定,成鳥不易馴服,行動迅速敏捷,要小心牠們不慎逃脫,若希望所養的幼鳥與主人親近,不怕生,最好只養一隻,因為若養一對,牠們之間的 感情會非常親密,而不會與主人親近,即便是手養鳥也會有此情形,但並非每一隻鳥都如此。
地理分佈:
面罩愛情鳥─主要分佈在坦尚尼亞中部及北部與肯亞南部,在坦尚尼亞東部海岸區與其鄰近的幾個小島也有牠們的踪跡。
黑頰愛情鳥─主要棲息於贊比亞西南部的卡夫國家公園內,在津巴布韋的西北方的維多利亞也有其族群。
飼養摘要:
籠養的面罩愛情鳥與黑頰愛情鳥叫聲雖不大,但愛鳴叫,有時十分惱人,喜愛洗澡與啃咬東西,剛引進飼養時非常敏感,適應期長,適應後大多變的強壯,養殖難易度不高,幼鳥手養起是不錯的寵物鳥,價位合理,且活潑可愛,在全世界受到廣大的歡迎。
繁殖:
難度低,提供築巢所需之材料(如稻草、樹枝、紙張等),供其築巢,也可群養繁殖,全年均能繁殖,一次產4至6顆蛋,常有未受精的情形發生,孵化期約18-23天,有時母鳥在第2顆蛋生下後才開始孵蛋,幼鳥約1個月後羽毛長成,育雛期間需提供足量的食物供親鳥餵食,親鳥如缺乏足夠礦物質可能會拔幼鳥的羽毛,建議可於2星期左右或更早將幼鳥移出手養。
習性:
面罩愛情鳥─通常棲息於海拔1100-1800m間有林地的草原、農作物區等地內,一般4-5只左右成群活動,然而有時會一百隻左右聚集,主要食物有草類種子、小米栗、蘆栗等,常常進出水源地喝水,一天可能數次,繁殖期在幹季中,約在3-4月及6-7月,近年來大量遭捕捉販賣至鳥市,數量已大不如前。
黑頰愛情鳥─牠們分佈地區小,加上嚴重的干旱使食物與棲息地遽減,因乾旱導致的農地過度開發與人為盜捕販賣,使黑頰愛情鳥的野外數量僅剩1萬隻上下,加上籠養鳥雜交情形嚴重,使的有純正血緣的數量相當的少,前途非常堪慮;棲息在海拔約600-1000m的近河谷林地內,棲息地通常離水源區很近,平常一小群到數十隻左右一起活動,繁殖期開始於11-12月間,在新巴威的維多利亞瀑布可能在9月就開始繁殖。
體形特徵:
面罩愛情鳥─ 14-15cm(5.5-6吋)
黑頰愛情鳥─ 13-14cm(5.1-5.5吋)。
食性:
食物包括種子、穀物、花、嫩芽、漿果等。
文章來至於:鳥類網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