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魯佩爾氏鸚鵡
英文名: Ruppell’s Parrot
整體概述:
魯佩爾氏鸚鵡(魯佩氏)是相當少見且不普遍的種類,體型外觀與其它同屬的鸚鵡(Poicephalus)有些類似,生性安靜害羞,由於數量很少、價位高且不普及所以相關數據相對的少,牠們並無其它的亞種,可由外表體色來分辨成鳥的性別,成熟的母鳥(如右圖)在腹部、腰部、背部與尾部有亮眼的藍色,公鳥(見左下圖)則無,這的性徵在14月大後會較為明顯,與許多鸚鵡的處境一樣,棲息地的破壞與不法的捕抓交易使他們的數量日益下降,野外數量可能僅剩9千隻左右。
地理分佈:
分佈在非洲的西南部,主要在安哥拉與那米比亞境內。
飼養摘要:
剛開始飼養時會相當緊張與害羞,對於環境的變動很敏感,但在熟悉環境且有安全感後會顯的有活力且活潑,牠們是安靜的籠養鳥,這是大多數這屬的鸚鵡共通的特性,適應期雖較敏感,但熟悉飼主與環境後會十分健壯;牠們的餵食、安置、照顧等大多同於一般同屬的鸚鵡,混合種子搭堅果為主食,時常餵食蔬果類與其它補充類食物如鳥餅乾、蛋黃食物、綜合維他命等為佳。
繁殖:
繁殖成果雖不常見,但大部分類似於同屬的種類,繁殖期間親鳥較敏感,尤其是飼主檢查巢箱時,一窩產3-5顆蛋,孵化期約26-28天,母鳥通常在第2顆或第3顆蛋生出後才開始孵蛋,雛鳥孵出後約在8至9周大時羽毛長成出巢,在12-13周大時開始會獨立活動。
習性:
魯佩爾氏鸚鵡棲息於乾燥水域附近的干燥林地、熱帶草原與荊棘叢中,特別愛棲息在高樹上,繁殖期外時常成對或一群20只左右聚集於水源地旁,食物充足時聚集的數量會更多,繁殖季節約始於2、3月,築巢於樹洞內,會使用啄木鳥的巢穴,通常一對成鳥會持續使用巢穴達兩年,下蛋前會花很多時間待在巢內,一窩
生2-3顆蛋;其族群數量因棲地大幅遭農耕破壞與盜捕,已經逐年下降很多。
形體特徵:
體長22cm(8.5 吋)。
食性:
天然食物包括水果、嫩芽、種子、花蜜、花朵、漿果與昆蟲等等。
文章來至於:鳥類網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