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領金剛鸚鵡

摘要

棲息於各種不同型態的地區,包含林地、潮濕的森林、農業耕作區、以及阿根廷熱帶及亞熱帶的潮濕森林、玻利維亞的干燥林地等地區,公母無明顯外表上的差異,繁殖期外常以一小群聚集活動,食物充足時會有大批聚集的情形,在樹上和灌木叢中覓食,飛行敏捷,快速和直接。通常定居。在一些地區有一些短期的季節性流動。金領金剛鸚鵡(圖2)金領金剛鸚鵡身長37-45 cm,體重240-250g。鳥體為綠色,前額以及臉頰附近為黑褐色,頭部到頸部兩側帶點藍色的色調,頸部後方帶有一條橫向的黃色羽毛;主要飛行羽為藍色,次級飛羽有很明顯的綠色滾邊,翅膀內側的羽毛為橄欖黃;尾巴上方的羽毛為紅棕色,尖端帶有藍色,內側為橄欖黃;鳥喙為黑石板色尖端帶有點臘黃;虹膜為橙色;裸露的臉頰白色;眼先稻草黃色;腿肉粉紅色。

黃領金剛鸚鵡概述

金領金剛鸚鵡(學名:Propyrrhura auricollis)是金剛鸚鵡家族中體形中等的鸚鵡,棲息於各種不同型態的地區,包含林地、潮濕的森林、農業耕作區等。雌雄無明顯外表上的差異,繁殖期外常以一小群聚集活動,食物充足時會有大批聚集的情形,食物有水果、種子、核果、嫩芽等,偶爾會在穀物田或玉蜀黍田中覓食,12月時進入繁殖期。是很適合作寵物的金剛鸚鵡之一, 不像大型金剛鸚鵡般吵雜與破壞力強的特性,擁有不錯的說話能力。地理分佈: 巴西中部、波利維亞的東部和北部、巴拉圭的北部以及阿根廷西北。

黃領金剛鸚鵡金領金剛鸚鵡

拉丁文名稱:Ara auricollis

英文名稱:Golden-collared Macaw

黃領金剛鸚鵡基本信息
黃領金剛鸚鵡
中文名稱:金領金剛鸚鵡
外文名稱: Yellow-collared Macaw, Golden-collared Macaw
別稱:黃領金剛鸚鵡
二名法: Primolius auricolli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鸚形目
科:鸚鵡科
族:金剛鸚鵡族
屬: Propyrrhura屬
拉丁學名: Propyrrhura auricollis
命名時間: Cassin, 1853

黃領金剛鸚鵡外形特徵

 金領金剛鸚鵡身長37-45 cm,體重240-250g。鳥體為綠色,前額以及臉頰附近為黑褐色,頭部到頸部兩側帶點藍色的色調,頸部後方帶有一條橫向的黃色羽毛;主要飛行羽為藍色,次級飛羽有很明顯的綠色滾邊,翅膀內側的羽毛為橄欖黃;尾巴上方的羽毛為紅棕色,尖端帶有藍色,內側為橄欖黃;鳥喙為黑石板色尖端帶有點臘黃;虹膜為橙色;裸露的臉頰白色;眼先稻草黃色;腿肉粉紅色。
幼鳥酷似父母。但它們的鳥喙白灰色,虹膜灰色,腿淺灰色,頸部後方的領帶呈紅色。

黃領金剛鸚鵡分佈範圍

分佈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蘇里南、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黃領金剛鸚鵡生活習性

棲息於各種不同型態的地區,包含林地、潮濕的森林、農業耕作區、以及阿根廷熱帶及亞熱帶的潮濕森林、玻利維亞的干燥林地等地區,公母無明顯外表上的差異,繁殖期外常以一小群聚集活動,食物充足時會有大批聚集的情形,在樹上和灌木叢中覓食,飛行敏捷,快速和直接。通常定居。在一些地區有一些短期的季節性流動。

食物以水果、種子、核果、嫩芽等為主,偶爾會在穀物田或玉蜀黍田中覓食。

黃領金剛鸚鵡生長繁殖

金領金剛鸚鵡的產卵季節在阿根廷是12月。巢位於距地面20米高空的樹洞裡。通常產3或4枚卵,孵化期約23天,孵化7週後幼鳥離巢。
籠養的金領金剛鸚鵡算是中度吵雜的鸚鵡,且十分活潑和友善,適應環境後很快就不怕人,也會很快的信任主人,適應期間對環境不會敏感,之後即變的健壯,最好能提供新鮮的樹枝供它啃咬,手養鳥不會吵雜,且相當討人喜愛。

黃領金剛鸚鵡繁殖:

近年來繁殖黃領金剛的成功率愈來愈高,國際上都有成功穩定的繁殖成果,金領金剛鸚鵡經過第一次繁殖後,通常成為穩定繁殖且多產的種類,它們對各種樣式的巢箱接受度高,繁殖期間不會很敏感,飼主在檢查巢箱時它們也不會有攻擊性,通常一窩產3-4顆卵,孵化期約25天,10星期左右羽毛長成。

文章來至於:鳥類網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