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額鸚鵡

黃額鸚鵡(學名:Cyanoramphus auriceps)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鳥體為綠色;胸部、腹部、翅膀內側覆羽均為黃綠色;前額有一小塊紅色延伸到眼睛附近。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主要的食物為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佈於新西蘭。

外形特徵

黃額鸚鵡體長依照不同亞種分別為23到28厘米,體重95克。這些有著飽滿的濃黃色額頭的鸚鵡是新西蘭特有的種類。同一種顏色的鸚鵡雌鳥略小,頭部和鳥喙也略顯狹窄,雌鳥和幼鳥相比雄鳥顏色略淺。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胸部、腹部、翅膀內側覆羽均為黃綠色;前額有一小塊紅色延伸到眼睛附近;頭頂為金黃色;背後下方兩側均帶有紅羽;翅膀飛形羽外側為藍紫色;鳥喙為淺藍灰色,尖端黑色;虹膜紅色。幼鳥前額的斑紋顏色較深;虹膜淺或紅棕色。

 

棲息環境

黃額鸚鵡主要棲息於各種高度的森林,尤其是幅員較為廣泛的森林地區;島上的灌木叢林地;偶爾也會前往果園和農耕區。

 

生活習性

黃額鸚鵡喜歡在森林密處高高的枝葉上聚集,互相擦洗羽毛。在繁殖季,大多成對或是組成小群體於樹木最外側的枝幹上活動;因為要提防小型的掠食者,所以他們比較不常到地面活動;在一些比較沒有天敵或是掠食者活動的島上才會到地面上來覓食;他們大多一整年都會待在築巢地點的樹木附近,戒心並不重,可以在有限的距離內接近。叫聲和紅額鸚鵡十分類似。
主要以植物嫩芽、花朵、種子、昆蟲等為食。

 

分佈範圍

分佈於新西蘭南部和北部的島嶼、一些鄰近沿海的小島。黃額鸚鵡在新西蘭和島嶼的北邊、南邊和奧蘭島及400公里外的斯圖爾特島均有分佈。這種鸚鵡在新西蘭的查塔姆島(chatham)已不常見,只有在島的深處才能尋找到其踪影。

 

繁殖方式

在野外自然界中沒有大的種群,以極少的家庭式成員在一起生活,通常集聚在樹林中,有時棲息在樹洞裡,常在有苔蘚的地面上用羽毛、雜草絮窩,每次下5至9枚鳥卵,親鳥餵養期為20天左右。人工養殖:用一個3.6米長×0.9米寬×1.8米高的木箱,另外要有一塊空地提供給親鳥作為活動空間。小鳥出殼後要將雄鳥和幼鳥分開,雄鳥有殺子行為。人工餵養這種鸚鵡不是很困難,一些混合的植物種子、蘋果、梨、葡萄都可以作為它們的食物。

文章來源:百度百科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