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黑頂吸蜜鸚鵡
英文名: Black-capped Lory
整體概述:
在國內黑頂吸蜜鸚鵡(黑頭乙女)是常見的吸蜜鸚鵡,約有7種左右的亞種,手養鳥很乖順,說話能力在吸蜜鸚鵡中算是較好的種類,有些相似的種類如黃兜吸蜜鸚鵡(Yellow-bibbed Lory)、紫頸吸蜜鸚鵡(Purple-naped Lory)、紫腹吸蜜鸚鵡(Purple-bellied Lory)以及白頸吸蜜鸚鵡(White-naped Lory)將另外分開介紹。
地理分佈:
從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的艾利安爪哇開始,包括威吉歐島、巴坦塔島、色拉瓦第島、密蘇島等西巴布亞群島,還有吉文克灣的拜克群島、亞本島、密歐斯努島等一直往東分佈到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東部。
飼養摘要:
人工繁殖鳥十分活潑愛玩,且好奇心強,很快可適應新環境及主人,適應期時對低氣溫很敏感,對其他種類有侵略性,尤其在繁殖期間時,擅仿人語及各類聲響,可為生活中帶來不少樂趣,是不錯的寵物鳥,若無法或沒時間每日供應蔬菜水果當主食,用吸蜜鸚鵡粉狀飼料來當主食是必要且較為健康的正確餵食。
繁殖:
購買人工繁殖鳥,野生鳥易死亡且繁殖成功率極低,保持環境安靜,使用規格30 x 30 x45 cm的厚實木板巢箱較佳,入口約7cm,平均一窩產2顆蛋,孵化期約26天,約3個月後羽毛長成,幼鳥約在11個星期後離巢;最好成對分開繁殖,因為侵略性很強,由於糞便水分多,所以巢箱中的木削或稻草等墊充物需時常更換,以保持環境衛生,對飼主的巢箱檢查不會太敏感,但是非常容易發生繁殖期公母鳥打架不合的狀況,應多加註意以免傷亡。
習性:
分佈廣闊,包含了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全島的濱海地區及一些小島上,內陸較少,喜愛棲息在森林及其邊緣帶,沼澤林地、開闊的林地及低丘陵地區也是主要活動範圍,其普遍度依地方不同由普遍到一般普遍各異,全世界的總數量應該超過10萬隻,成對或一小群聚集活動,築巢於枯樹洞內,公鳥求偶時會將身體往母鳥身體靠,雙翅上下擺動而交尾,繁殖季約在5-10月間。
形體特徵:
體長約30-33cm(11.8-13吋)。
食性:
天然食物有花蜜、花粉、水果及昆蟲等。
文章來至於:鳥類網
希望這邊翔帥寵物生活館能幫到各位剛接觸鸚鵡飼養的朋友!
如需要更多鸚鵡用品用具,可以來翔帥寵物生活館購買我們是台中鸚鵡專賣店,包含的鸚鵡飼料、鸚鵡玩具、鸚鵡奶粉、鸚鵡鳥籠等等甚至是鸚鵡販賣跟鸚鵡寄養寄宿也有,歡迎住台中的各位鳥友可以到府光臨
*如果有什麼關於鸚鵡飼養、鸚鵡販售及鸚鵡購買、鸚鵡寄養寄宿等問題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粉絲頁